8月15日,在刚果(金)北基伍省首府戈马市邻近尼拉贡戈区域的一座医院里,一名感染猴痘病毒的儿童展现皮肤症状。新华社发(扎南摄)
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非洲疾病防备控制中心最新数据显现,非洲本年以来累计陈述猴痘病例约1.9万例,其间中部国家刚果(金)病例数最多。
刚果(金)呈现的猴痘病毒新毒株“分支Ib”令人担忧,已分散至刚果(金)周边国家,欧洲散步发现首个输入病例,亚洲多国也在盯防“分支Ib”输入病例。
刚果(金)猴痘疫情最严峻
美联社21日征引非洲疾病防备控制中心数据报导,到20日的一周内,非洲区域陈述新增猴痘病例超越1400例,其间刚果(金)新增1030例。非洲本年以来累计陈述猴痘病例18910例,其间94%来自刚果(金)。因为刚果(金)仅有约五分之一的疑似病例承受检测,实践感染数据或许更高。
非洲疾控中心主任让·卡塞亚说,许多受影响的非洲国家猴痘病毒检测才能有限。德国政府21日宣告正向刚果(金)供给移动实验室,以协助它发现猴痘病例、遏止疫情分散。
世界卫生安排本月14日宣告猴痘疫情构成“小事重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,说猴痘病毒新毒株“分支Ib”上一年在刚果(金)呈现并敏捷传达,已蔓延至布隆迪、肯尼亚、卢旺达和乌干达等从未陈述过猴痘病例的周边国家。
世卫安排前次就猴痘疫情宣布这一最高级别警报是在2022年7月,于2023年5月免除。引发2022年至2023年猴痘疫情的首要毒株是“分支II”毒株。
8月15日,在刚果(金)北基伍省首府戈马市邻近尼拉贡戈区域的一座医院里,医务人员对感染猴痘病毒的儿童进行医治。新华社发(扎南摄)
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1日报导,眼下猴痘疫情三种毒株并存,别离是“分支Ia”、“分支Ib”和“分支II”,其间“分支Ib”最令人担忧。这一新毒株是猴痘病毒“分支I”的变异株,看起来与“分支Ia”大为不同。
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特鲁迪·朗在一档节目中说,感染“分支Ib”后“皮疹更严峻,病程好像更长”,其感染途径首要是性传达以及人与人触摸。
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。1958年,科学家在丹麦的一组用于研讨的山公体内初次发现这种病毒,其时这些山公呈现“痘状”盛行症,猴痘病毒因而得名。1970年刚果(金)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病例,尔后病毒首要在非洲西部和中部区域盛行。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抒发发烧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背痛、淋巴结肿大,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。大都感染者会在几周内恢复。
新毒株外溢欧洲、亚洲?
世卫安排欧洲区域主任汉斯·克吕热20日说,欧洲现在每月新增猴痘病例约100例,盛行的毒株依然是老毒株“分支II”,仅陈述一例“分支Ib”输入病例。这一病例上星期在瑞典发现,是“分支Ib”初次在非洲大陆以外呈现。克吕热说,一般群众面对的危险较低。
世卫安排欧洲区域官员凯瑟琳·斯莫尔伍德说,欧洲仅有的这例猴痘“分支Ib”毒株感染病例表现出临床上的细微症状。
欧洲疾病防备控制中心说,与疑似或确诊感染猴痘新毒株的输入病例密切触摸后,感染危险为“中等”,只需敏捷确诊出输入病例并采纳控制措施,猴痘在欧洲继续传达的或许性十分低。
8月15日,在刚果(金)北基伍省首府戈马市邻近尼拉贡戈区域的一座医院里,医务人员对感染猴痘病毒的儿童进行医治。新华社发(扎南摄)
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1日报导,猴痘疫情不太或许会像新冠那样严峻。间隔上一年9月发现变异株“分支Ib”已近一年,英国和其他状况相似的国家最或许要应对的是一些输入病例。别的,病毒有或许经过身体密切触摸在家庭内部有限分散。
在亚洲,泰国疾控部分21日陈述呈现猴痘病例,但是否感染“分支Ib”有待承认。巴基斯坦、菲律宾近来也陈述本年以来初次呈现猴痘病例,但暂未呈现“分支Ib”感染病例。
露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
日本明治控股有限公司旗下KM生物公司、丹麦制药企业巴伐利亚北欧公司别离出产一种猴痘疫苗。据路透社报导,虽然猴痘已在非洲盛行了数十年,但在临床试验领域外的刚果(金)甚至整个非洲,人们一向无法接种上述两种疫苗。
刚果(金)政府19日说,美国、日本许诺向刚果(金)供给猴痘疫苗,第一批疫苗有望下周运抵。刚果(金)计划为400万人接种猴痘疫苗,其间抒发350万儿童。
上一次猴痘疫情爆发期间,非洲国家疫苗紧缺,欧美国家疫苗存量足够。
2022年8月26日,在美国芝加哥,医务人员为一名接种者打针猴痘疫苗。新华社发(文森特·约翰逊摄)
此外,非洲国家猴痘感染者逝世率显着高于西方国家。据法新社22日报导,数十年来,猴痘一度只呈现在少量非洲国家,感染者的逝世率大概在1%至10%之间。2022年猴痘病毒开端向全球尤其是西方国家分散,一些欧美国家猴痘逝世率为0.2%。
这种不同有多个原因。首要,比较大大都非洲国家,欧美国家更有或许向感染者供给敏捷、恰当的医治。病毒学家安托万·热桑说,猴痘的危险“十分取决于根底护理质量”。
另一个影响逝世率的要素是营养状况。刚果(金)本年累计猴痘逝世病例已超越500例,绝大大都是儿童,其间不少营养不良。(记者:陈丹、葛晨、郭倩、包雪琳)